日期:2021-02-12作者:网友整理人气:
不辨真伪2113 辨:分辨。伪:虚假5261。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。
乘伪行4102诈 指弄虚作假。 道远知骥1653,世伪知贤 骥:良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 巧伪趋利 巧:奸诈。伪:虚伪。趋:追求,靠近、趋向。奸诈虚伪,唯利是图,唯势是从。 去伪存真 除掉虚假的,留下真实的。 真伪莫辨 莫:不。真假分辨不清。 化性起伪 指变化先天的本性,兴起后天的人为。 矫言伪行 指言论、行为虚伪不实。 弃伪从真 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。 以伪乱真 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,使真假不分。一、描写虚2113伪的词语:
暗渡陈仓 八面玲珑 半推5261半就 半伪半真 背后是鬼 背后一套 背向异4102辞背信弃义1653 表里不一藏奸耍滑 出尔反尔 揣奸把猾 传写失真 当面是人当面一套 道貌岸然 鳄鱼眼泪 尔虞我诈佛口蛇心 附庸风雅 干名采誉苟合取容 故弄玄虚 故作高深 鬼蜮伎俩 鬼蜮行径 好大喜功好戴高帽(1)【成语】: 假仁假义2113
【拼音】:5261 jiǎ rén jiǎ yì【解释】: 伪装仁慈善良。【出处】4102: 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1653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译文:汉高祖私下示意属下少分一些奖励给功臣,唐太宗所做的一切都是假仁假义,用来满足自己的私心。(2)【成语】: 矫情饰诈【拼音】: jiǎo qíng shì zhà【解释】: 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。【出处】: 宋·朱熹《与宰执札子》:“非敢矫情饰诈,罔上盗名。”译文:不敢用虚假的现象来欺骗他,怕留下不好的名声。(3)【成语】: 乔装打扮【拼音】: qiáo zhuāng dǎ bàn【解释】: 乔装:改变服装、面貌;打扮:指化装。指进行伪装,隐藏身份。【出处】: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自己却乔装打扮的,雇了一只小船,带了两个家丁,沿路私访而来。(4)【成语】: 强而示弱【拼音】: qiáng ér shì ruò【解释】: 示:示形,伪装。比喻力量强大,却故意装作力量很小,造成对方的错觉,给予意外的打击。【出处】: 明·刘伯温《百战奇略·强战》:“凡与敌占,我众强,可伪示怯弱,以诱之来与我战。”译文:凡是与敌方攻占土地,我人多,可假装示敌以弱,引诱他来与我交战。(5)【成语】: 猫哭耗子【拼音】: māo kū hào zǐ【解释】: 比喻假慈悲,伪装同情。【出处】: 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:“他愤愤地说:‘别样都还罢了,折尾的声明,不是猫哭耗子?’”固字的词语 :牢固、固然、2113坚固、固执、顽5261固、凝固、仆固、固守、固化、4102险固、固有、固习1653
固若金汤、根深蒂固、顽固不化、固执己见、本固枝荣、固步自封、名我固当、安之若固、君子固穷、固阴冱寒、本固邦宁、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、持禄固宠、负固不悛、因其固然、推亡固存东扭西捏 扭捏作态,不爽快2113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5261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一:“及至4102准1653算与他,又要减你的价钱,准算过,便有几两赢余,要他找绝,他又东扭西捏,朝三暮四,没有得爽利与你。” 哼哼唧唧 形容说话装模作样,拿腔拿调。也形容生病时的呻吟声。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七回:“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,作两三截儿,咬文嚼字,拿着腔儿,哼哼唧唧的,急的我冒火,他们那里知道。” 假痴假呆 装傻;假装糊涂。 出处:《海上花列传》第48回:“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,啥个假痴假呆!” 假眉三道 方言。装模作样。 假人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。 出处:高阳《玉座珠帘》下册:“明明他心里也巴不得杀了安德海,偏是嘴里假人假义。” 假仁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。 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 假仁假意 伪装仁慈,其实内心奸恶。 挢揉造作 矫揉造作。指过分做作,极不自然。 矫情饰诈 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。 出处:宋·朱熹《与宰执札子》:“伏念熹昨以蒙思进职,辄具辞免,非敢矫情饰诈,罔上盗名。” 矫揉造作 矫:使弯的变成直的;揉:使直的变成弯的。比喻故意做作,不自然。 出处:《周易·说卦》:“坎,为矫揉,为引轮。” 拿班作势 装模作样。 出处:清·曹雪琴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三回:“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,便依允了。” 拿班做势 装模作样,摆架子。 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75回:“左右是那几句东沟篱、西沟灞,油嘴狗舌,不上纸笔的那胡歌野词,就拿班做势起来。” 拿腔作势 装模作样。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二五回:“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,命人点了蜡烛,拿腔作势的抄写。” 拿腔做势 装模作样,装腔作势。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,令人点了蜡烛,拿腔做势的抄写。” 拿糖作醋 摆架子,装腔作势。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这会子替奶奶办了一点子事,况且关会着好几层儿呢,就这幺拿糖作醋的起来,也不怕人家寒心?” 忸怩作态 忸怩:羞惭的样子。形容不自然,不大方,含羞做作的样子。 出处:巴金《谈〈春〉》:“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,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、忸怩作态,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?” 扭扭捏捏 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。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,不大方或故做姿态和。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那般娇娇啻啻,扭扭捏捏,就象那老怪的行动。” 弄鬼妆幺 犹装模作样。指故意做作,故做姿态。 乔妆打扮 指进行伪装,隐藏身份。同“乔装打扮”。 乔装打扮 乔装:改变服装、面貌;打扮:指化装。指进行伪装,隐藏身份。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二十三回:“我并不出家修道,不过是乔装打扮,掩人耳目,借着卖药为名,到处访求英雄,以图恢复中国。”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。指装模作样,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。多指大模大样,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。 出处:沙汀《替身》:“保长一只脚踏上板凳的一端,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来。” 添兵减灶 啬兵员,反而减少行军饭灶。指伪装士兵逃亡,示弱以欺骗对方。 出处: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吾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 无病呻吟 呻吟:病痛时的低哼。没病瞎哼哼。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。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,装腔作势。 出处:宋·辛弃疾《临江仙》词:“百年光景百年心,更欢须叹息,无病也呻吟。” 无故呻吟 犹言无病呻吟。比喻无真情实感而故弄文墨。 原形毕露 原形:原来的形状;毕:完全。本来面目完全暴露。指伪装被彻底揭开。 出处:何其芳《理性与历史》:“白纸黑字,虽说印的是魑魅魍魉的话,也未始不可发生另外一种作用:原形毕露,看它往哪里逃遁呵!” 诈痴佯呆 指假装痴呆。 出处:明·凌蒙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一:“不如目今权依了他们处法,诈痴佯呆,住了官司,且保全了父骨,别图再报。” 诈哑佯聋 假装哑巴聋子。指置身事外。 出处:《群音类选·官腔类·双忠记·睢阳陷守》:“身在伍伦中,怎做得诈哑佯聋,为官食禄,直须尽职输忠。” 妆聋做哑 假装耳聋口哑,故意不理睬。 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三折:“一个悄悄冥冥,一个絮絮答答。却早禁住隋何,迸住陆贾,叉手躬身,妆聋做哑。” 装聋卖傻 故意装作聋子傻子。形容明明知道,假装糊涂。 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二:“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,告诉他们抵抗敌人,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,而不到战场上去呢?” 装聋作哑 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。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 装模作样 样:模样、姿态。指故意做作,故做姿态。 出处:宋·史浩《荆钗记传奇》:“装模作样,恼吾气满胸膛。” 装腔作势 拿腔拿调,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。 装腔作态 拿腔拿调,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。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教那厮越装模,越作势。” 装傻充愣 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。 出处:老舍《神拳》第二幕:“你这是装傻充愣!除了闹义和团,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?” 做张做势 装模作样,故意做出一种姿态。 出处:语出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,专要讨人便宜。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,女儿又嫌好道歉,做张做智的不肯。” 做张做致 犹言装模作样,装腔作势。 出处:语出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,专要讨人便宜。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,女儿又嫌好道歉,做张做智的不肯。” 做张做智 犹言装模作样,装腔作势。 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那些有势有力的不肯出钱,专要讨人便宜。及至肯出几两银子的,女儿又嫌好道歉,做张做智的不肯。” 像煞有介事 指似乎真有其事。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。 出处:鲁迅《二心集·再来一条“顺”的翻译》:“我们的‘友邦’好友,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,尤其是‘共党’的,四年以前,将‘裸体游行’说得像煞有介事,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。”下一篇:带一文的成语,带一和文的四字成语